青年路老建材行的 歷史記憶-葉家 2012年12月12日
陳佳佳
人的歷史記憶值多少?歷史記憶是看不到,摸不著,難道它就只能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博物館裡的文物了嗎?
不,歷史記憶是活在我們的生活中。生活經驗會成為回憶,而回憶也是成為我的一部份,若是將歷史記憶硬是從這地遷移到那地,這不僅是遷移,更是一個可怕的資產破壞行動。破壞的不只是建築本身,也破壞了珍貴文化傳承的基礎,沒有了在地的文化基礎,再多的改建及現代化只是突顯成為人的悲哀。歷史記憶必須用轉化的方式,口述或畫筆等方式,在每個時代被看見,被尊重,被重新詮釋。
第一次走進了青年路老建材行。常常因前往火車之便,通往騎樓之下,但是,從未發現葉家的-歷史記憶。葉家老奶奶住在這裡五十年了!即使她的二兒子在東門圓環附近執業,家人感情融洽,她還是想要住在青年路老店,這是與先生一起奮鬥的根基啊!葉老太太年八十歲,生活起居很簡單。四點多起床到彌陀寺的早課,與熟悉的市場,攤販,老鄰居分享喜怒哀樂的生活,但是這五十多年的歷史記憶就是這樣繫住葉老太太的一生。老台南的變遷,老台南的記憶,老台南的感情,都在她的心思中成為人生最重要的事。即使葉老先生過世了十多年,這裡的歷史記憶是她的精神支柱。因為鐵路東移的方式,葉老太太的歷史記憶將會被切割,老太太無法適應新的改變,每日都需伴以安眠藥來入睡,擔心「家」不見了,讓她心神不寧。
葉老太太的二兒子和二媳婦,在訪問過程中,因著母親因著老家將不保的擔心害怕,心感不捨。這裡也是陪伴他們成長的記憶。他們全家都是老台南人,政府曾經傾聽老台南人的想法嗎?知道他們對古都的記憶和期待是什麼?台南是因為先有了城才有了路,高雄是先有了路才有了城。已經有台北和高雄大城市的建築風格了,台南不需要去模仿大城市。到底要如何來尋找台南的味道和特色,政府一定要和居民做良性的溝通,城市不是政府的,城市是公共財,是市民的!如果配合政府的發展,要拆除四百多戶的民宅,這一大片空間到底要做什麼?曾幾何時與當地居民討論及溝通過了呢?二媳婦表達她內心的想法,台南需要共同維護文化資產,以及轉化最寶貴的歷史記憶-居民的口述歷史資料,成為台南的文化資產。發展真正的台南文化,是要與居民共同創造的!今年八月前,居民還不知道政府已悄悄作了進行許多程序,也通過環評!到立法院申請訴願,還因為「尚未有受害的事實」(房子還沒有被拆)之理由,被駁回。住在其他區域的台南市民,也有不同的想法。但是誰有耐心聽完整件事的始末,再來作判斷和關心。也有積極關心此議題的市民,對於抗議行動中不少年長居民在當中,感到不捨,認為自救會把老人家當成了工具!但,這也是他們的家園,為什麼不能出來捍衛自己的家園。自救會會長太太,蘇太太說,誰想要與政府對抗,我們本來都在家裡享天倫之樂,誰願意每日提心吊膽,擔心小孩和老人家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。這樣的心情,有誰來傾聽!葉老太太的二兒子無奈的說,他終於可以了解為什麼在新聞中總是看到有人為了求情而跪下,爭取曝光率,為著不公義之事來奔波的心情,他完全能夠體會。因為從事發到現今,完整且忠實報導的媒體實在少之又少!在訪問的過程中,伙伴們詢問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麼?自救會會長抱著一大疊宣傳單無奈的回答,不知道?真的!沒有人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,政府沒有誠意來與居民溝通和協調,居民投訴無門!這是千真萬切的事實。若我們沒有走進居民的生活,請不要說,我們什麼都懂,什麼都可以不加思索的判斷是與非。最後,自救會長太太說,「我還是相信市長,我看到他有做事情才投給他的,政府不是為百姓服務的嗎?我真的相信!但…。」多少的心酸又化成一個個勉強的微笑。
保留歷史記憶竟然無法敵過現代化科技的發展,這真是令人痛心!不知道拆除鐵路東移的機具何時將進入社區?但是,住在這個土地的人們只想要保留歷史的記憶,這不單是全台南市的資產,更是全世界不可或缺的寶物。即使被稱為古都的台南,是曾被不同殖民者所統治。但是,古都的任何一景色,都訴說著人民與歷史溶為一體,這是活著的證據,活著的痕跡。歷史記憶容易建立嗎?不,太難了,它需要時間,需要沈澱,需要重新詮釋,一代一代傳下去。建立耗時百年,摧毀只需一個政策,我們能不再次好好的思考嗎?